咏樱 发表于 2020-12-12 15:24

第64期读书会书友分享读后感

走不出的非洲
# 文/陈小玲      沧浪读书会分享凯伦的《走出非洲》这本书时,正是传统的小雪的节气,天气严寒,大家捂衣寻暖,分享的却是遥迢千里之外的非洲大陆的风土人情和爱恨情怀。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吧。
   非洲,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个遥远的概象,是一个个名词的组合:比如人文,我会想到炽热,黝黑,奴役,贫穷,马拉松;比如地理,有沙漠,草原,成群跑过的野生动物。而吞噬和杀戮,在这片土地上平常得就像每天都可以看见的阳光,存在得那么合理。
      凯伦用细腻生动文字,为我们铺陈了非洲绝美的自然景物和土著真实的生活场景;而她以一个异族的视角,展现非洲大陆的所见所感,并由此萌生的热爱和融入,不正是每一个喜欢流浪的人的共同皈依吗?我们也似乎窥见了人类对于自然的融入和适应的过程。
   作者凯伦因为渴望男爵夫人的头衔,嫁给了布里克森男爵,并跟随丈夫从丹麦来到非洲的肯尼亚。丈夫在肯尼亚花天酒地,对她不管不问,因虚荣心作祟而步入婚姻殿堂的凯伦注定不会从中得到幸福。她只能独自一人经营恩贡山下的一片咖啡种植园。但也正是这片土地上使她褪去虚荣,摆脱丈夫、走向独立。她扛枪射杀野兽、处理土著人的纠纷、应对蝗灾和咖啡园失火,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在这片土地上她结识了好友伯克利、同胞老克努森还有一生挚爱丹尼斯;同样也是在这片土地上 ,她又承受他们的死亡,并亲自把他们埋葬。
       作品主要描写了殖民主义时期肯尼亚的白人农场主、传教士、探险家和流浪旅人以及土著的吉库尤人和索马里人的生活。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讲述土著人的时候,作者没有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眼光去审视他们,也没有以文明人自居,嘲笑他们野蛮的生活方式。而是自愿跟上非洲的节奏,尽可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和习俗中。就像她自己在书中所写的那样:“文明人已经丧失了沉静的资质,在被荒野接纳前,必须要向他学会静修的功课。” “当你跟上了非洲的韵律,你就会发现,她所有的乐章都如初一辙。我向这个国度的野兽习得的,也适用于我与土著居民打交道。” 凯伦在丹尼斯飞机事故和咖啡园破产之后被迫回到了丹麦,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从这一点讲她的确走出了非洲,但是因为对恩贡山脚下这片土地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其实她也一生都没走出非洲。
走出,是因为曾经走进。热爱,是因为值得热爱。我为什么喜欢非洲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6cOfOX5g1Hotb9eGg0I0VJ8rX0KX0MkC0WhOL6icRa1zFSZvCL1ia0hvjAcicWS7IRYvjiaCsqoFkExictNoBMicN5w/640?wx_fmt=jpeg# 文/肖雪娇 一、非洲的美景令我向往。   “从高空望去,白色的湖底在湖水中闪闪发光,湖水呈现出一种摄人心魄的,非常清澈的蔚蓝,让你不得不闭上一会儿眼睛。在一片荒凉的黄褐色的土地上,这片水域看起来像极了一颗明亮的蓝色大宝石。”    “当我们靠近,它们(指火烈鸟)就呈圆形和扇形呼啦啦地散开,像是落日的光线,又像是中国丝绸或瓷器上的非常有艺术感的图案,在我们的注视中变换着形状。”
二、非洲的野生动物的野性将我打动。    一头有着野生水牛血统的小公牛由于难以驯服,被扔进了阉牛棚里,四只蹄子被绑起来,嘴和鼻子套上了缰绳。它像一个哑巴一样躺在地上,没有任何声音。即使如此,它的鼻孔里还往外喷着热乎乎的气和可怕的鼻息,嗓子里发出一声声叹息。后来因为被豹子吃掉了它的右腿,小公牛的主人不得不用来福枪把它打死。这头小公牛向往自由,绝不轻易屈服的性情将我打动。
三、非洲土著人的思想行为令我着迷。   “对于非洲人而言,灾祸发生后,唯一的赔偿方式就是更换与代替。他们根本不会去关心事件的动机,不管你是躺在那,故意等着仇人来后切断他的喉咙,还是你从树上不小心掉下来,砸死一个正在沉思中的陌生人,在土著人的心里,对你的惩罚是一样的。如果某个群体失去了什么,那就必须有人站出来,从哪儿找点什么东西补偿。他们会铆足劲头,无休止地议论猜测,某人罪行或某次灾祸能值多少绵羊和山羊。时间对他们来说一点儿都不重要。”
四、作者KarenBlixen在非洲的生活感悟引人深思。   “如果想要把生活从直线拓宽到平面,从一维世界进入二维世界,你就要在荒野中漫步,就要去穿越一片丛林。那真是一种对奴隶的伟大解放。就像法国大革命一样。而在空中的飞行,就完全进入了一个自由的三维世界。” “至于人类,除非有一个能伤害和侵犯他们的物种出现,否则他们是不会真心诚意地因为自己所做的伤害而请求长颈鹿的原谅的。”
五、作者KarenBlixen的人格魅力将我吸引。   她那广博的爱心——收养弱小羚羊露露;救治腿疾男孩卡曼特;离开非洲前,历尽千辛万苦,为非法棚户们争取新的落脚土地。她的顽强——面对咖啡园的歉收,她自己开导自己,重要的是不要有悲观的情绪,这种悲观是致命的。于是她坚强地挺过难关。    她的善良——“我征服了他们,但我现在正站在坟墓中间。”“当你在异国他乡面对着陌生的生命时,你应该认真地想一想,在这些生命逝去后,他们的价值是否还能保留下来。因此,我给东非的所有移民提一条建议:为了你自己的心,自己的眼睛,请不要朝鬣蜥开枪。”《走出非洲》读后感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6cOfOX5g1Hotb9eGg0I0VJ8rX0KX0MkuksJFVxdGzQ89HI8HBwsjKru58FCZX6HdAKEkfFiaeX1tatjIhtcXuw/640?wx_fmt=jpeg# 文/赖爱珍   看完《走出非洲》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也想去非洲。    一直以来,非洲在我们眼里就是贫穷,愚昧,落后的代名词,而《走出非洲》这本书却为我们展现出非洲的另一面一一广阔无垠。   书中有大篇幅的对非洲景观风貌的描写,这些描写让人沉醉其中,恍如身临其境。
    比如对天空的描写,那“天空不是浅蓝色,便是紫罗兰色”。“正午的天空十分活跃,像喷涌而出的滚滚岩浆,又像一池碧水潺潺流动,闪耀着,起伏着,放射着”。把一个梦幻而色彩纷呈又充满活力的天空呈现在我们面前。
    又比如对山上有清泉,有水井,山下有野牛,大羚羊,犀牛,伟岸富饶的山野的描写。“恩贡山长长的山脊,自北而南,绵延生长,它那四座皇冠般庄严的顶峰,像青黑色的波峰,凝固在蓝天下”。恩贡山,“当你深入其中,廖廓,神秘,美丽如画”。“有时是一片灌木丛,有时是绿草茵茵的山坡,有时是嶙峋遒劲的峰岩”。
    还有对雨景的描写:“淡淡的雨雾,给地平线涂上一道蓝色的斜线”。“泥水间的喧闹似乎给褐色的景观打上了绿色的补丁”多么新奇的雨景,多么欢快的雨水。
    以及对赏心悦目植物王国的描写:有金合欢树林带“在早晨的空气里,这些树散发的新鲜,雄浑的松树般的芬芳,甜美的令人雀跃”。那里有含羞树的林带“树冠如盖,枝条四展,荆棘如针”,那里,当然还有咖啡园,雨季来临时,咖啡花盛开,“细雨霏霏,薄雾蒙蒙。垩白色的花朵犹如一片白云,覆盖在六百英亩土地田,光彩动人”。
    这些对非洲景观风貌细致入微的描写怎么能不让人对非洲浮想联翩,心神向往呢?更何况非洲这片东非的热土,充满了原始气息,以及那雄奇瑰丽的非洲高原,都让人有一种立刻前往的冲动。

一切为你明天 发表于 2020-12-12 18:32

有空再慢慢品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64期读书会书友分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