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 南平市教育局发布了 《南平市2021-2022学年中小学校历 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
最大看点小学上午上课时间 一般不早于8:20 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学校要确保小学1-2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3-6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书面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不能要求家长协助完成作业。
通知全文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各中小学(幼儿园):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历和作息时间有关规定的通知》(闽教基〔2008〕60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0〕8号) 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的通知》(闽教基〔2014〕17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将南平市2021-2022学年中小学校历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中小学校历 小学、初中 (一)第一学期 1.学期:2021年8月31日(星期二)注册,9月1日(星期三)正式上课。2022年1月21日(农历十二月十九,星期五)学期结束。 2.寒假:2022年1月22日(农历十二月二十,星期六)寒假开始,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五,星期二)寒假结束。 (二)第二学期 1.学期:2022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六,星期三)注册,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七,星期四)正式上课,2022年7月1日(星期五)学期结束。 2.暑假:2022年7月2日(星期六)暑假开始,8月30日(星期二)暑假结束。
普通高中 (一)第一学期 1.学期:2021年8月31日(星期二)注册,9月1日(星期三)正式上课。2022年1月22日(农历十二月二十,星期六)学期结束。 2.寒假:2022年1月23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星期日)寒假开始,2月8日(农历正月初八,星期二)寒假结束。 (二)第二学期 1.学期:2022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九,星期三)注册,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十,星期四)正式上课,2022年7月12日(星期二)学期结束。 2.暑假:2022年7月13日(星期三)暑假开始,8月30日(星期二)暑假结束。
二、认真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1.开学前各地应认真做好新生入学动员工作,依法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按时入学。 2.各校在开学前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尤其是要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的学习落实,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确保“五项管理”相关政策规定落实落地;加强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提升学习,增强广大教师的法纪意识、师德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 3.各校要在正式开学前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确保开学工作顺利进行;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环节;学年中如遇暴雨和台风等极端天气,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可视影响程度,适时启动停课等应急预案。 4.各县(市、区)、各校应认真贯彻落实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文件精神,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学校要按校历制定好新学年的工作计划,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5.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健全和完善检查督导制度,严格执行校历和作息时间,保证省颁课程计划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全面执行。 6.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按国务院和省政府安排的时间执行。 7.特教学校和幼儿园参照小学执行。 三、全面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各县(市、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身心健康成长,努力将中小学学校办成师生喜欢的充满活力、丰富多彩、书香四溢的校园。 1.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按闽教基〔2014〕17号文中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修订)执行。小学1-2年级每周26课时,3-6年级每周30课时,初中每周34课时,高中每周35课时;小学每课时40分钟,中学每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严格控制学生每天在校的活动总量,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高中不超过8小时; 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强调整体设计,提高质量和学习任务完成。学校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学校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学校要确保小学1-2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3-6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书面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不能要求家长协助完成作业。 3.把课外阅读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分别列入地方与学校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功能。各县(市、区)、各学校要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工作常态化。市教育局将适时分学段举办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推动课外阅读持续广泛开展。 4.学校应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课程的课时应全部用于体育实践课教学。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学校要每天安排10分钟眼保健操。 5.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积极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保证每周有固定的艺术活动时间,各个学校要结合实际,每学年组织开展合唱、美术展览和艺术等活动。 6.全面执行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小学1-2年级科学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3-6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并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开好《劳动》课程;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其中1-6年级每天的语文课中要安排10分钟的写字练习,3-6年级每周安排1个课时用于学写毛笔字,7~9年级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课时安排书法教育活动;1-6年级开设环境教育课,每学年4课时,现阶段主要用于垃圾分类教育;5-6年级安排毒品预防教育,每学年不少于4个课时。高年级原则上每学年安排集中社会实践(含研学实践3天)不少于5天。以上均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法治教育,充分利用各校综治副校长等利用团队主题活动、班会等开展。 7.晨会、班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自主安排。1-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少先队活动,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3~8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 8.学校要采用课程渗透和利用地方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并安排必要的时间,开展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安全教育课程每年不少于12个课时,要将“健康第一、生命至上”教育纳入其中;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必须在安全教育课程中安排1个课时。 9.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在各门课程教学过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感恩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融合在思想品德教育之中,融入在育人的全过程;各类专题教育的内容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也可从地方和学校课程或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 10.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加强中小学手机有关规定,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保护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11.对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学校须合理安排中高考结束后至暑假前的教育活动;对于其他学段暑假前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应确保规范有序和做好家校联系,确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和保证学生安全。 12.特教学校教学计划按《教育部关于印发〈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教基〔2007〕1号)执行。 附件: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来源:南平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