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市立医院营养科 于 2022-4-2 10:23 编辑
1. 虽说饮食对便秘会有改善,但如果症状严重,还请及时就诊消化内科,以确定没有其它诱因;
2. 便秘腹泻交替的朋友,请暂时不要考虑下述建议,还是先去消化内科就诊更对路;
3. 进食下文提到的食物后肠胀气+/-腹痛明显的朋友,请先停止“试验”,及时就诊消化内科(不排除接下来还会要求你们随诊临床营养科);
4. 产后女性的便秘,不排除与脊椎或骨盆的生理曲度有关,建议同时就诊康复医学专科;
5. 社交媒体及网络自媒体平台上的各种“偏方”乃至所谓的“特效药”或“特效茶”,请勿盲信盲入,避免对消化道产生严重的甚至难以逆转的伤害!(别说没有提醒你们哦~而且是非常严肃认真的提醒警告!) 说到便秘,大多数人耳边最先响起的建议往往是:“多吃粗粮和蔬菜水果~” 于是,很多朋友特别认真地啃玉米+/-喝小米粥+/-嚼土豆红薯+/-香蕉黄瓜西红柿……结果,要说一点儿帮助没有吧,有点冤枉了大家的努力,但肚子和马桶最清楚改变的程度到底有多大。
视厕所如战场、长期遭受马桶PUA的朋友们,希望今天的这篇对你能有些许的帮助。 均衡一日三餐及饮食结构,是一切的基础,无论你是排不出便便来,还是能排出但便便太干硬。动不动就跳过某顿饭不吃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除非是因为太胖而被营养科医生或营养师要求你轻断食。 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如果你总是被你的便便搞得焦头烂额汗如雨下,极有可能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可能性:
- 辜负了大好晨光——不吃早餐,错过最佳排便时机
- 忽视了生命之源——生命之水,不喝哪来松软便便
- 误解了膳食纤维——努力嚼蜡,其实没有吃对食物
- 过度爱惜了自己——久坐不动,糟糕的岂止是便便
接下来,我们逐一了解因果关系及具体操作技巧。
均衡饮食,不可忽略早餐
早餐之所以重要,因为:
吃东西,能够触发 胃结肠反射 。这个反射会增加结肠(也就是大肠)的运动,想象一下仓库发了一大堆货,快递员不得不开工的场景……
同时,我们从躺着到下床站立的过程,发生了一个从仰卧位向直立位的体位转变。别小看了这个转变过程,它会诱发直结肠反射。这个直结肠反射跟胃结肠反射会产生一个协同效应,导致高振幅结肠蠕动波的传播,形成排便刺激——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如厕冲动。
但是,如果你因为赶着上班、或者不吃早饭、或者因为化妆啊吼娃上学啊之类的事情,刻意推迟蹲厕所的时间,身体原始的对排便刺激的感知能力就会被动减弱,让本来可以一泻千里的快乐被抹杀。
一个灵魂拷问:男友/老公们一天无数次(并非晨起,也不是饭后)久居陋厕的行为,比较值得深思~
喝水!喝够水!
长期遭受便秘困扰的朋友们,多喝水是你们首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业!每天8杯水(1500-2000毫升液体) 是便便通畅的基本保障。否则,就算是你膳食纤维摄入充足,也不能充分发挥纤维的通便效果。 水对通便的帮助是多方面的:H2O本身,以及水里的离子及无机盐如镁离子、钙离子、硫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它们在胃肠道中经过一系列转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一部分可以从肠壁吸收水分,帮助便便充盈水分并软化;一部分可能会刺激结肠反射;还有一部分可能具有益生元作用……虽然一部分机制仍处于假设阶段,但至少是有效的,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重要知识: - 正常的大便约含74%的水;
- 硬硬的大便含‹72%的水;
- 软软的大便含≥76%的水.
也就是说,含水量只需要相差2%,就能决定你在厕所努力2分钟还是20分钟…… 另一个重要知识: - 硬结的大便主要靠高振幅波推动排出(还记得前面我们说过的早晨从床上爬起来后,随着体位变成直立会发生什么吗);
- 低振幅波主要发生在白天,比高振幅波要频繁,主要与结肠内气体或软便的移动相关。而粪便含水量的微小变化就能促进低振幅波的推进活动,从而促进排便便……
还在等什么,现在立刻马上:起立,去打一大大大大杯水! 爱心提示:没有便便困扰的童鞋们,虽然你们不怎么喝水也不会发生便秘的意外(感恩你们身体的出厂设置),但水分是身体代谢的重要组成,不能因为便便松软就随意上干岭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