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注重养生和保健,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了金融知识欠缺、防骗意识薄弱的老年群体,通过层出不穷的手段,诱导和欺骗老年人落入消费陷阱,严重侵害老年人的财产安全。 保健品消费的陷阱种类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借助“讲座”搞推销 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旗号推销商品,对赠送鸡蛋、面条、毛巾等小礼品的养生讲座,老年人要提高警惕,理性购买养生讲座后推销的保健品或保健用品。 2、警惕亲情推销陷阱 采用嘘寒问暖、陪伴、聊天等方式,与老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随后高价推销保健品。老年人要对商家采取的 “贴身攻心”的亲情服务推销方式提高警惕,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遇事多与子女商量,防止购买质次价高的商品。 3、免费试用做诱饵 利用“免费试用”“免费体检”等形式吸引老年人,然后要求老年人购买昂贵的产品。 4、会员优惠下圈套 一些不良商家向老年人承诺办理会员并购买保健品,不但可以价格优惠,如果介绍朋友,还有高额回扣。 一旦中“圈套”怎么办? 如果受骗金额较大或有产生其它严重后果的,要及时报警。如经公安机关核实不存在违法犯罪问题,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求助。如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初查不存在违法行为,或经消费者协会调解无果,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应增强防骗意识,如果对保健品有需求,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