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在线 | swzx.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扫码登录更安全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2614|回复: 4

丹台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丹台山,又名灵台山,位于邵武城南区。
丹台山是一座孤立的微型山,从山脚到山顶不过一百六十三级台阶,绕山脚一围也就二里多地。以是旧志(编修于明嘉靖年间的《邵武府志》和编修于清咸丰年间的《邵武县志》)都将丹台山比着郡治几案;确实形象。
丹台山名字的由来,《邵武县志》里有一段记载:隋唐时期,姓卢和姓樊(未记哪里人氏)的两位道士在这里修行炼丹,丹成离去后遗下炼丹台。山名因此而得。
吞丹成仙大概是所有凡夫俗子的梦想,继卢、樊之后,又有北宋黄希旦(邵武人)来这里炼丹,炼成与否志书中没有详记。后人为纪念他们,在炼丹台遗址修了一座“灵山庙”。
南宋朝,士绅们在山头建了一座“文昌阁”,大贤朱熹亲笔手书“溪山第一”匾悬于阁门。
清乾隆年间,文昌阁被毁。嘉庆初年,郡守富明阿牵头集资重建。嘉庆九年,晋江诗人柯辂(字瞻莪,号淳庵)在邵武任训导。一日与同僚夜登丹台山。时孤月高悬、光辉漫野,梅凝树静、影动香涌。诗人逸兴遄飞,欣然提笔,书“梅月知我”匾于阁内。
梅乃岁寒之友,月为清白之魄。诗人题此四字,自视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宋后清前还曾有元代邹铉(泰宁人,南宋状元邹应龙的三世孙)筑草庐隐居于丹台山山脚,名“城南小隐”。
古人有“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之说。邹铉将自己的庐舍取名“小隐”,可见元代时丹台山还相当偏远。
据《邵武县志·城池图》来看,就是到清代咸丰年间,丹台山四周还是一片旷野。《邵武县志·山川》亦载:(丹台山)临溪为南坝以障水,灌田数十顷。其植有薏苡、苧麻、土槟榔之属。
丹台山孤立、袖珍、僻静,离城远近恰到好处,又有诸多引人遐思的古迹典故,还至少明代起就盛载梅花,可以说满足读书人一切闲情逸致的审美需求。也就难怪“丹台梅月”每回都能跻身邵武邑中八景,吸引历代墨客骚人到此登高咏怀、吟诗作赋了。丹台山文化炽盛,历朝不绝,良有以也。现附录四首于后:
元朝黄镇成(邵武人,字元镇,集贤院定谥曰“贞文处士”,与同朝黄清老(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丹台梅月》:羽客丹成去此台,犹闻笙鹤夜归来。几回欲问台边月,晴雪梅花冷自开。
明朝吴国伦,武昌兴国人,字明卿,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曾任邵武知府。留登丹台山诗作云:树绝荒台合,山凭曲磴扶。负城开玉案,傍井觅丹炉。一眺人今古,长生术有无。诸峰如鹤立,把酒为君呼。
明朝陈泰(光泽人)有丹台山诗云:台临白渚控南山,曾有仙流炼火还。良夜月移疏影动,尚闻竹鹤度云间。
清朝饶汝梅(光泽人)《秋日至丹台道院》:九日已过犹登高,烟岚出没风萧骚。晚枫霜初染新色,长松岭半生惊涛。仙人几年炼金骨,来此避世辞纷嘈。丹成赤气夜冲汉,鸡犬皆得余粒叨。骖鸾竟归紫皇案,下悯城郭空劳劳。向来道迹动人慕,尘网终似鹰有绦。名花亦已天上去,粉廊不见题诗处。凭高直可扪天星,思欲与仙同醉醒。
自然而然地,这些文人的足迹和题咏又成了丹台山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令人扼腕唏嘘的是,到了近现代,所有这些遗迹都已损毁。人逝物非,文脉凋残,“丹台梅月”也只能成为邵武人民的美好追忆了。
1993年清明,丹台山被邵武市政府选定为烈士陵园新址。新建牌坊、广场、纪念碑、烈士墓、九天桥等建筑,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同时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74月,丹台山烈士陵园被南平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发表于 2023-9-12 09:35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23-9-12 09:53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发表于 2023-9-12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楼主| 发表于 2023-10-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