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市立医院营养科 于 2024-4-30 17:25 编辑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体最基本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我们的餐桌上其实暗藏着可能忽视的“健康杀手”。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好好“查证缉凶”。01
不良的饮食结构
《柳叶刀》期刊曾发表了一篇题为分析了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主要分析了每种饮食的摄入量、饮食对疾病终点的影响大小以及与最低死亡风险相关的摄入量水平。
最颠覆认识的结论是,糖和脂肪并不是真正的饮食杀手,钠摄入量高、全谷物摄入量低以及水果摄入量低才是人们“吃死”自己的关键。
2017年,因为钠摄入量高而死亡的人有300万,杂粮吃太少而死亡的有300万,水果摄入太少而死的有200万,全球近20%的死亡案例是饮食问题导致的,在我国,这个比例更高。
02
三个坏习惯,吃出一身病! 而在“吃死”自己的路上,除了个别元素摄入过量以外,有3个饮食的坏习惯也是导致国人因“吃”发病的重要因素。可以看看,你自己有没有这些毛病?
坏习惯一:相互夹菜,不用公筷!
国外的分餐制由来已久,他们吃任何食物都喜欢分餐、分盘。而围桌合餐成为当前国人主要的就餐形式。还喜爱与他人分享美食,关系好时还会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这种形式极其不卫生,不爱使用公筷正是很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种胃病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旋杆菌,常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中,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很可能成为传播媒介。此外,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也会因此传播。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唾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多疾病都是在互相夹菜、公私筷不分中悄悄传播蔓延的。
坏习惯二:喝酒劝酒,否则不尽兴!
国人讲究无酒不欢,让你吃得开心的同时,也要把酒言欢。饭桌上,劝酒是国人表达好客热情的一种方式。空腹喝酒时,血液吸收酒精的速度会变快,而且酒精会直接刺激胃壁、损伤胃黏膜,进而导致胃炎、胃部疼痛等不适。
不仅如此,2016年英国科学月刊《成瘾》(Addiction)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酒精至少与七种癌症相关:口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肠癌、乳腺癌。
坏习惯三:爱吃夜宵,烧烤最多!
中国的宵夜大多是大排档或者小饭馆,三五好友共处一室,充满烟火气。夜宵如果吃太多或吃得不对,对肠胃会造成直接伤害。而且,长期容易形成结石和“三高”,同时,胃、肠、肝、胆及胰等器官在餐后的紧张工作会传送信息给大脑,引起大脑活跃,诱发失眠,人的免疫力会下降。此外,长期来看,经常大量吃烧烤还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03
肿瘤患者需要忌口吗? 这3样东西劝你少吃
很多肿瘤患者盲目忌口,认为“鱼、虾、鸡、鹅”等所谓的“发物”,会加速肿瘤生长,不能吃。其实,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只要对这些食物不产生过敏反应,吃了都是无害的。目前的临床研究来说,能增加肿瘤复发和转移风险,需要绝对禁忌的包括:烟、酒、霉变食物、烧烤、腌制、煎炸食物。 浙江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陆怡提醒:肿瘤患者日常饮食可以坚持“一多三少”的原则:
“一多”食物多样化。每日12种以上食材,一周25种以上食材。
“三少”膳食“少油、少糖、少盐”。要注意的是,适量控油很重要,也不要因为控油而滴油不沾。油脂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对促进肿瘤患者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4 不同肿瘤患者营养需求有差异
营养治疗需贯穿肿瘤治疗全程 在众多肿瘤术后患者中,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概率更高。
这是因为这类患者本身存在消化道疾病基础,加上后续治疗可能产生胃肠道并发症,因此需要更规范的营养治疗,以免患者对治疗耐受性降低、刀口不容易愈合、术后易感染等发生。
“胃癌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的贫血情况,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比如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食物的摄入进行补充,而在具体的营养补充方案上,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临床上许多患者已经顺利完成了肿瘤根治术,但由于术后营养差,导致无法完成后续的辅助放化疗,而往往此时营养疗法的效果也很难令人满意。如同所有的治疗方法一样,营养疗法也应早期使用,并且贯穿肿瘤治疗全程才能发挥其最大疗效。
本文转载自浙江肿瘤医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