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 很多人发现 洗完澡后会感到皮肤干燥 有时还会瘙痒难耐 这种不适感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冬季时节,人体腿部、手臂等部位频繁出现剧烈瘙痒,并伴随皮屑脱落的现象,通常可诊断为冬季瘙痒症,也称为皮脂缺乏性湿疹、裂隙性湿疹或冬令湿疹,常见发病区域包括小腿、前臂及手部。 冬天洗澡时,热水会加速皮肤血管的扩张,在寒冷的环境下,一旦离开热水,皮肤血管会迅速收缩。这会导致皮脂分泌功能降低,使得皮肤表层更加干燥,甚至引发角质层的脱落。这种快速的血管收缩和皮脂分泌减少,使得皮内神经末梢更易受到外界刺激,从而引发瘙痒感。 此外,冬季室内若使用暖气或空调,会造成室内温度较高而湿度较低,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进一步加剧皮肤的干燥和瘙痒状况。尤其在洗澡后,皮肤的天然保护层——皮脂膜会被洗去,如果没有及时进行保湿,皮肤的水分会更快蒸发,导致皮肤更加干燥,瘙痒感加剧。 一般来说,由干燥引起的皮肤瘙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如在秋冬季节症状较为明显。因此,洗澡后的皮肤护理尤为重要。然而,若瘙痒症状出现在非典型季节,例如春季或夏季,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1) 洗澡时间别超过15分钟 冬季洗澡时,人们常常会因为舒适的水温而延长洗澡时间。然而,洗澡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皮肤过度失去水分和皮脂,进而损害皮肤屏障功能。如果皮肤这道天然屏障受到损害,其保湿能力将显著降低,无法有效抵御细菌和病毒的侵入,从而容易引起瘙痒或皮炎。 (2) 水温不超过40℃ 使用过高的水温洗澡会加速皮肤表面水分和皮脂的流失,进而导致皮肤干燥。因此,为了维护皮肤健康,建议在冬季将洗澡水温维持在38℃左右,即水温应触感适宜、略高于体温。这样的水温既能提供足够的温暖,又能避免洗澡后皮肤感到过度干燥。 (3) 注意甄别沐浴露成分 在选择沐浴产品时,应避免使用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和皂基(如硬脂酸、月桂酸钠、棕榈酸钠)的沐浴露,因为这些成分的清洁力较强,容易导致皮肤干燥。在冬季,建议选用氨基酸类和葡糖苷类成分的沐浴露。 对于每日洗澡的人,可以偶尔不使用沐浴露,尤其是对于容易出汗的部位如腋窝和臀部,一周使用2-3次沐浴露即可,其他部位用温水清洗已足够保持清洁。 (4) 降低去角质的频率 除了使用沐浴露外,不少人还会选择使用磨砂膏去角质。然而,频繁去角质实际上对肌肤健康不利。这是因为,皮肤表面的角质层会自然脱落,无需过度干预。每日使用磨砂膏或含磨砂颗粒的沐浴露,可能会导致过度清洁,进而损伤皮肤屏障功能,引发皮肤发红和干痒。 对于油性肌肤者,若确实需要去角质,建议每2至4周进行一次。而对于干性或敏感性肌肤的人,则建议避免使用任何去角质产品。 (5) 使用身体乳保湿 随着岁月的流逝,皮脂腺和汗腺会逐渐萎缩,其分泌功能随之减退,导致皮肤失去足够的油脂滋润和保护,使得肌肤愈发干燥。 在冬季,干燥现象尤为明显,皮肤可能会脱落白色皮屑。因此,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更应重视皮肤的保湿工作。在冬季洗澡后,当皮肤尚留有七八分湿气时,及时涂抹身体乳,可以更有效地锁住水分,增强皮肤的保湿效果。 冬天皮肤瘙痒 并非无法避免 记住这些小贴士 让你的冬天 不再因皮肤瘙痒而烦恼 你有什么避免冬季皮肤瘙痒的小妙招吗?
欢迎来评论区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