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市立医院放疗科 于 2015-11-16 10:31 编辑
“得了肿瘤并不等于患上绝症。”很多病人往往因一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肿瘤的防治,甚至有的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正如肿瘤学专家们所说:“肿瘤死亡的原因三分之一是吓死,三分之一是治死,三分之一是病死。”为此,肿瘤专家归纳了几种他们在临床中常见的肿瘤认识和治疗误区,提醒广大市民应引起注意,而患者的治疗则应走出相应的误区,才能有理想的生活质量。
认识误区A:肿瘤就是绝症
目前在群众中“恐癌”心理相当普遍,一些患者认为得了恶性肿瘤就等于判处了死刑,所以放弃治疗。
其实恶性肿瘤并非不治之症,“国外的讲法,有45%的肿瘤是可以治愈的。”专家说,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控制,三之分一的肿瘤能够治愈,这一说法也得到国内医学界的普遍认同。而因肿瘤死亡的患者中,三分之一是因治疗不系统、不规范,三分之一是自己吓死,还有三分之一则因疾病自然发展规律而死去。
认识误区B:肿瘤不可预防
有的人认为肿瘤是不可预防的,不愿改变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肿瘤的易感因素包括几方面: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因素等。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以及合理饮食习惯能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
有专家观点认为,在胚胎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他(她)一生中是否会患肿瘤。虽然人体不会感知这一因素,但可通过后期的针对性检查来监控自己的身体状况,提前干预。
“目前已有明确证据、数据表明,结肠癌是有遗传倾向的恶性肿瘤。家族型肠息肉患者应定期筛查和随访,发现早期的息肉进行及时切除等,可降低结肠癌发病风险。”专家介绍,定期筛查是自我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另外还包括定期针对性体检、基础疾病个体治疗、异常结果定期复查等。
饮食方面,市民应少食或不食腌制、熏制、霉变的食品,减少黄曲霉菌和亚硝酸盐的摄入;同时应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品的摄入;多摄入新鲜果蔬、谷物食品等,可有效减小肿瘤的发病率。
治疗误区A:规范性治疗很可怕
“不做手术活的时间可能更长”,现在不少人对于肿瘤手术有这样一种看法。但刘蒸生说:“我们认为可手术的早期肿瘤患者,通过手术可获较好的生存率。”如肺癌早期肿瘤患者术后5年的存活率达75%以上(一般超过5年,临床上即认为基本治愈)。
另外,随着目前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药物的不断改进,放疗、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脱发以及血细胞减少等副反应会越来越少,并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及控制。比如放化疗过程中辅助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恶心呕吐。
治疗误区B:盲目听信偏方、验方
不同肿瘤在不同分期有着不同的治疗模式。选择正规的专科医院或者正规医院的相关专科,在专业专科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治愈率。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获益。也就是说,特定的肿瘤在特定的阶段该做相应的治疗,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断章取义。
西医的治疗是客观性针对治疗,强调个体化、标准化。而中医的治疗则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灵活的辨证施治。所谓的偏方、验方,千篇一律,完全悖离了西医的个体化治疗及中医的辨证施治,毫无科学依据及医学证据。
46岁的罗女士两年前确诊患上卵巢癌,她没有选择入院进行规范治疗,而是相信偏方服用中药,甚至不吃饭试图“饿死”肿瘤,后来形成大量腹水,并且营养条件极度低下、体力极度衰竭。入院后,进行规范的营养支持,并合理地化疗,身体情况逐渐好转。专家表示,“前期听信偏方导致病情恶化,后来到医院进行标准治疗得以好转的例子并不少见。”
专家强调,患癌并不可怕,“我们一定要相信,所有的癌症都是可以治疗的,相当一部分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早期癌症患者要树立治愈的信心;晚期癌症患者也要有一个信念,即通过治疗是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