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雪原 于 2016-10-11 08:17 编辑
绍兴二年(1132)高宗下诏书任命李纲为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后改湖南安抚使),在去上任之前,李纲登上了祖母的安葬地——屏背椅,他极为虔诚地跪拜祖母,忽然上空闪着一道亮光,他隐隐约约地看见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婆婆柱着拐杖,拐杖上站立着一只仙鹤,仙鹤的嘴里叼着一张黄纸,缓缓地掉落在祖母的墓头上,李纲一看,上面写道:天地知、人心晓,荣辱掷脑后。战荻夷、斗奸佞,富贵皆抛了。千年后、人记牢,李纲路一条。李纲看罢,不禁叹道:千年之后的事情,我们也不去幻想和奢求,忠奸自有后人评判,李纲只是希望早日完成抗金大业,收回中原大好山河,完成统一大业,雪靖康之耻,同时也希望邵武的父老乡亲幸福安康。李纲和老婆婆绝对不知道,只是过去了8百多年,家乡人民就建有一条以他的姓名为纪念的道路——李纲路。 李纲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后改湖南安抚使) 其实李纲此次在湖南主持军政,再次显示了他的聪明才干,为当时的朝廷解了不少忧愁。长沙是个兵火连年的地方。早年间李纲曾路过这里,印象中长沙是个繁华都市,“烟雨蒙蒙十万家” 。可是,现在那些华丽屋宇,只剩下一些残砖碎瓦。李纲在赴任途中,看到田野满目荆棘,一路上人烟稀少,空有山川,不禁感时伤怀。他下得车来,招呼父老问话。父老们未曾开口,就已涕泪横流,他们诉说:自金人进犯长沙以来,这里就是连年巨寇如麻,血流成河。更让百姓们不堪忍受的是:盗贼纵横尚可避,官吏贪残不堪说,挟威倚势甚豺狼,刻削诛求到毫发!李纲听了这些哭诉,心如刀搅。他到任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行文各州县,要求尽罢对民间过分的征缴,严惩奸滑官吏。其中的巨蠹大恶,一定下狱追究,要把这些危害国家的“社鼠城狐”一扫光!
李纲来到长沙,浑然忘却了自己的年纪,奋身忘我,投入到剿贼安良、重建地方的工作。他在向四路军民宣示朝廷威德,依次平定“诸盗”,收编了起义军精锐一万二千人,配属地方军,大大增强了各地的治安力量。他还针对湖南没有水军的弱点,创制了先进战舰数十艘,招募和训练了水军三千余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到了绍兴三年三月左右,高宗听信谗言,说李纲威信剧增,又与义军有染。后来高宗就连湖南的军事也不让李纲管了,给了他一个提举西京(洛阳)嵩山崇福宫的虚衔,又让他回老家闲待去了。
这次李纲的起复,时间不算短,但是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李纲自靖康以来,两次主政,担负的都是整个国家的抗金大任,其地位之高,可以左右国家的决策;但这次,高宗只是让李纲参与地方平乱,不敢再让李纲涉及抗金大事了。李纲的信念之坚与威望之高,高宗都领教过。高宗宁肯被金人追得狼狈不堪,也不想再让李纲的意志左右朝政,让他破坏南北分治的局面。李纲还像以往那样宠辱不惊,从醴陵取道江南,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能够再次来到武夷山。武夷山真是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仙镜。游览武夷之后,才回到邵武老家。李纲离开长沙的时候,不仅将士感恩,老百姓也不分老幼,拥轮不舍。李纲此时也是极其伤感。他本来希望高宗对他,就像魏文侯赏识乐羊那样,但是不成。眼下这样子,“大将呼来如小儿,片言罢去复何疑”。——还有什么可说?说了又有何用?想到这些也就释然了,山林之趣,本是久已向往,此去正好如人愿。一离长沙,他便写下“鱼归江海身方适,鸟出樊笼意已舒”的诗句,又是一腔好兴致了!
归乡路上,他看见烟雨中,农家已有新犁破土,心中大感安慰。只想赶回邵武去,与昔日老友相聚,共约老于林下。
高宗对李纲的使用,调整了策略,不让李纲再涉及朝廷事务,仅在急需时,放到地方用一用。但是,在控制使用李纲的同时,却非常重视李纲的防御谋略,而李纲是个坐不住的人,他虽闲赋在家,一心想的却是抗金大事。他给前线的岳飞、韩世忠献上《捍御三策》,为前线战事出谋划策,岳飞、韩世忠高度评价并付诸实施。前线捷报频频。可正要追赶金人之时,高宗却又一道道金牌召你回来,高宗只是为了防御,为了自己的半壁江山,从不去想李纲的进攻金兵策略。绍兴五年的正月边关又告急,高宗下诏,向李纲咨询有关边防事宜,李纲奉命写了六条计策呈上。高宗按他的计策大败金兵。二月,高宗复用李纲任命他为观文殿大学士,七月,又为给李纲写了亲笔褒奖令:内有首陈三策,恰为退敌之机;继上六条计谋,实乃经邦之略。
看来,高宗在大捷之年,又想起李纲这位老主战派的好处来了。果然于绍兴五年十一月,任命李纲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李纲在上任途中道经宁化县城,仍憩草苍庙并题诗于壁曰:“不愁芒屦长南谪,满愿灵祈助北征。酹将一杯揩泪眼,烟云何处是三京。”诗后自叙云:“旧岁新皇,充嗣宝历。予被命拜相,献恢复中原之策,上不采用。两阅月,予以观文殿学士知潭州,今改洪州、夏,又改福州。自洪抵吉、赣来福,道宁化,行倦,憩草苍祠下,因拜神。坐间,思忆二帝有感,作一绝写怀,兼寓行踪云。时大宋绍兴二年壬子夏五月吉。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事樵川李纲书。”这首写怀诗,仅仅28个字,却充分表露了李纲讨贼复仇、忠君忧国的情怀。邑人将其诗及其叙共计139个字立碑刻之,因诗中有“揩泪”二字,因此,又将诗碑称为“揩泪碑”。 到了洪州,灾民遍地,他开仓赈济灾民,将大批的灾民从死亡线上拯救下来。李纲不忘抗金大业,他向高宗写奏折,奏折里毫不客气地批评朝廷一味采取的退避之策,“可暂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退一步则失一步,退一尺则失一尺”。他告诫高宗:“勿以敌退为可喜,而以仇敌未报为可愤;勿以东南为可安,而以中原未复、赤县神州陷于敌国为可耻;勿以诸将屡捷为可贺,而以军政未修、士气未振、而强敌犹得以潜逃为可虞。他建议,朝廷应将淮南、荆襄建成东南抗金基地。在两淮及荆襄置三大帅,各领重兵,以图恢复。有了这些措置,则大宋中兴之期,指日可待。可惜,这些透彻之论,不可能入高宗之耳。这位胆小皇帝即使偶尔挺起了腰板儿,也是为了挣脱一时的困境,从来没有收复幽燕之志,他不希望自己忍辱负重得到的皇位为此失去。既然如此,李纲的苦口婆心,定然完全无用。他的奏折就像石头扔进深潭里,无声无息。过了许久才有了回复,而高宗采取的是既不接受,也不恼怒的一句话:“朕知道你是一片忠心。”高宗要是能听李纲的建议,宋朝早已恢复原来的疆土。可是高宗就是一个十足的利己分子,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抛弃疆土。抛弃宗亲,是一个十足的卖国投降派。他利用李纲皆是权宜之机,用完就抛弃,而且再不敢让他主持抗战大局,只是将他放到地方任职。而李纲不管做什么都能为民着想,他到哪里,都会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也确实为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他生不逢时,扶持的都是既不想作为,又心胸狭窄的皇帝,但是他依然保持着豁达的心胸和良好的心态。为此受到后人的景仰和爱戴。
李纲的表章奏札和政治军事论著《中兴至言》、《遇论》等﹐议论剀切﹐朱熹称为“正大明白﹐而纤微曲折﹐究极事情﹐绝去雕饰﹐而变化开阖﹑卓荦奇伟”(《梁溪先生文集序》)。他喜为诗﹐多记述行踪游迹之作﹐其中《五哀诗》缅怀屈原﹑贾谊﹑杜甫的“忠义”风烈﹐寄寓爱国情怀﹔《建炎行》追叙为相期间“出处去就大概”﹔《病牛》中“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等句﹐表达了宏大的抱负。他也能词﹐词风豪放﹐咏史诸作如〔水龙吟〕“光武战昆阳”﹑〔喜迁莺〕“晋师胜淝上”等﹐有讽谕意义。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李纲虽然被排斥在朝廷决策权利之外,但一直关心国事,一再上疏,陈述政见,继续反对屈辱投降,支持岳飞抗金斗争。由于高宗从来没有收复幽燕之志。不采纳他的抗金大略。心里实在伤感,满腹经纶又雄才大略的李纲,只有请辞回家修养,当时家乡邵武被义军占领,他便请求到福州颐养天年,高宗许可。绍兴十年正月(1140年)。李纲抱恨,逝世于福州。后葬于闽候县大嘉山。逝世后,高宗下诏尊他为少师。
李纲一生爱国。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称赞他是:孤忠伟节的一世伟人。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撰写了《忠定公赞》:“其道则隆,其运则剥。噫,胡出处之不常,为苍天频卜。”意思是用李纲的治国之道,则国运昌盛,否则就国运颓废。清代名臣林则徐,在福州李公祠也题有一联,称赞其为:“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但令人感到殊为遗憾也殊为可惜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世伟人,却不为时代所用,不为世间所容,空怀一颗报国之心,在等闲中白白流逝了英雄宝贵的生命。
李纲去世后,金国早已经是完颜亶当皇帝了,他起用了完颜晟之弟挞懒,挞懒想尽办法让他的汉仆秦桧回到了高宗身边,秦桧的回来虽然疑虑重重,受到很多人的质问。可是秦桧的思想理念符合高宗的南北分治的思想。加上挞懒对宋朝的软硬兼施和高宗害怕金人南下的心理,高宗明明知道秦桧长时间的和挞懒做事,但是为了搞好和金国的关系,还是任命他为宰相。秦桧大权在握,首先想到的人就是舅舅汪伯彦和黄潜善,当得知黄潜善已经离开人世,连道了几声可惜可惜,英年早逝。而汪伯彦因为和秦桧的特殊关系,他又在朝廷为官,直至老死。
从此,秦桧当了19年的宰相,陷害了无数的抗金人士,直到赵昚即位,即孝宗。迫于民意故将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处死。而秦桧的曾孙。1221年,金军南下蕲州。秦矩时任通判,他与知州李诚之一同死守城池。金军听说守城的是秦桧后人,无比高兴地派人来劝其投降。秦矩怒斩来使,坚决抵抗。后来,金军破了城池,李诚之与家人一起自杀殉国。秦矩退回官邸自焚。秦矩的儿子秦浚闻讯,也毅然跳入火中,追父而去。
金国和南宋从此再也没有能力崛起、强大,而更北的沙漠民族——蒙古却逐渐强盛起来,它与南宋联合起来于1234年消灭了金国,宋蒙联盟协议的时间一过,蒙古转而攻打南宋,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沦陷,国玺交出,太皇太后、皇帝投降,国土丧尽,南宋灭亡。从此,崭新的朝代——元朝建立。
时过八百多年,家乡人民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李纲。1984年将先前的公祠修缮一新,建立了李纲纪念馆。
李纲纪念馆,现存的建筑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复建的李忠定公祠,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殿和偏殿,面开均为三间,正殿进深五间,偏殿进深三间,正殿为悬顶山顶,偏殿为硬山顶,梁架结构均为穿斗式。修缮后的李忠定公祠仍保持了清代平面布局的建筑原貌,并增辟花国,增建碑亭和碑廊。张爱萍将军为“李纲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邵武人民还在熙春公园的脚下,耸立起了“李纲纪念碑”,将扩建后的东西大道,命名为:“李纲路”。市委、市政府的目的就是让邵武人民世世代代记住李纲,永远缅怀李纲的英雄事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