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豆腐见真情
——纪念全国第三十个全国助残日 作者:王建祥 豆腐是中国百姓最喜欢的菜肴。邵武和平古镇的游浆豆腐,以其独特传统工艺,软嫩爽滑,名扬天下,百吃不厌。 东北人姬长江,或许知道邵武市民对豆腐情有独钟,去年刚到,便在通泰城南农贸市场的沿街商铺开了间豆腐作坊。每日凌晨两三点钟就起床将浸泡的黄豆,打磨、过滤、蒸煮、点浆生产出香干、油豆腐、水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天亮就开始叫卖。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在武汉夺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邵武同心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黄勇英,自春节以来,少有歇息,曰夜奔波于防疫宣传、助残帮扶的活动中。这日,正在店里忙碌着的姫长江望见肩披助残绶带,秀发披肩,英姿飒爽的黄主任,正提着个小嗽叭宣传抗疫口号。他若有所思地放下手中买卖,礼貌地问:“请问你们是做什么的?”“我们是同心助残志愿服务中心,是帮助困难残疾人的公益组织。”这句话打动了姬长江,他脱口而出说道:“我能加入你们的队伍吗?"望着眼前这位高个、憨实、满头是汗的中年男子,黄主任爽朗地应道:“行呀,欢迎你加入我们的队伍。” 邵武市同心助残志愿服务中心,从2016年的十多人开始,发展到今天近百人,组织建设、发展蒸蒸日上,开展了大量的扶残助残活动。这个集体去年还被福建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全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在邵武这片土地上,哪里有困难群体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听到黄主任答应让他加入志愿者队伍,姬长江略弯着腰,虔诚地像个孩子似的笑了。他回头看看自己的商铺,用手指着那些豆腐,扭过脸来对着黄主任说:“主任,我忙,没时间参与活动,我每周给困难残疾人赠送十斤干豆腐或一板水豆腐,表表我的心意吧。”疫情肆虐,对困难残疾人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正月以来,志愿者们为多户困难人家送米、送面、送油,带去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如今可以为残疾人定期送上美味的豆腐,将能帮助到更多人。考虑到姬长江做豆腐很辛苦,黄主任说:“你这小本生意可不容易啊。”姬长江豪爽地回答:“放心,我这也就表份心意,不会影响我的生活”。 次日,三位智力残疾人及家长在“邵武智协”王主席的引导下来到豆腐坊,说明来意,姬长江急忙让妻子招呼其它顾客,自已忙着为三户人家打包好馈赠的豆腐。王主席甚为感动地说:“谢谢您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我们大家来张合影吧。"姬长江这会却腼腆地笑了:“不用照相不用照相,我也是苦过来的人,你们共七个人,每人再给一杯豆奶。” 疫情无情人有情,从三月份过来,每个周末“同心助残”都有安排志愿者或智力残疾人家上门领取“爱心豆腐”,至今,共有20户残疾人家家庭,享受到了美味的爱心豆腐,而这份爱,还在延续。姬长江夫妻对残疾人的关爱象春风吹暖了大地,吹暖了人心。 如今,姬长江的豆腐坊至今还没挂上招牌,说是太忙。抗疫期间,姫氏夫妻俩一天也没歇业,每日起早贪黑的,为邵武市民提供最新鲜最健康的豆腐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