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种感受吗?感觉心脏突然咯噔一下,好像暂停了。 又或者心脏突然扑通扑通,跳得特别快,感觉要窜出去…… 这很可能是心脏早博的症状。 我们都知道,正常的心脏跳动是富有节律的,旋转、跳跃的心电图波浪线就是最好的见证,大概是:咚~~哒~~咚~~哒~~跳一下,停一下,跳一下,停一下。 而“早搏”呢,就是心脏的提早搏动,在它该停的地方提前跳了。 大概是:咚~~哒~~咚哒~~~~咚~~哒~~咚~~哒~~ 跳一下,停一下,跳一下,提前跳一下,延长时间地停一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类的心脏是一个很强大的肌肉泵。它的内部有左右两侧,每侧都有上下两个房室腔。 上面的叫作心房,下面的叫作心室。心房可储存血液,心室负责将血液泵出心脏。 在我们右心房的右上角有一个叫“窦房结”的大人物,它能发出正常的心跳信号,并传导到全部心肌,是个总指挥官! 但它这个活不好干,因为心脏里面总藏着某些想篡权夺位的捣蛋鬼,它们的出现就会让心跳信号出现异常,也就是早搏。 如果异常信号起源于心房,我们称之为“房性早搏”(简称房早),而如果起源于心室,则称之为“室性早搏”(简称室早),位于交界处的话,就是房室交界性早搏。 人们会在心跳间歇感觉到心慌,或者像是心脏突然“咯噔”沉了一下。严重的早搏发生时,有些人还会伴随着“胸闷”甚至“气喘”的情况。 但也可能早搏发生时,一点感觉都没有,直到体检时才被发现。 因为心脏早搏时,人的感觉和症状会因为个体敏感性有所差异。 有些人对早搏症状是不敏感的,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很少自己感觉出来。 有些人经常发生心脏早搏,而且时间周期长,刚出现症状会有感觉,后来慢慢习惯了,也不容易有早搏的感觉。 早搏可发生于正常人,有时候只是临时性的兴奋,吓你一下。不用特别担心。 情绪波动大:紧张、焦虑的时候 身体疲劳:没有休息好,身体透支时 饮酒过度:饮酒也可能诱发早搏 药物影响:服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生素等也能诱发早搏 电解质紊乱:腹泻情况严重、大量使用利尿剂等造成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都能造成早搏
如果偶尔出现几次心脏咯噔,或者心慌一下的感觉,不用过于紧张,像上面说到的可能是由情绪激动、烟酒咖啡等引起,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休息好了,情绪平静下来早搏也就自然消失了。 当然它给了你一个提示,要注意保护心脏了!我们需要找到早博的起因,改掉坏习惯。 但是,早搏有时可能预示着严重的疾病。 器质性心脏病的人会发生早搏,例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心脏瓣膜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甲亢等都能造成早搏,尤其像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严重损伤心室肌功能的疾病更容易造成室早。 如果心脏经常咯噔咯噔,影响了正常生活或工作,还是建议去心内科就诊,做心跳记录等相关检查。 一般大家熟知的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只能记录下检查过程中发作的室早。如果这期间室早没有发作,无论之前它发作了多少次,都无法被发现。 很多朋友平常没啥感觉,但是在一次体检时做心电图检查后发现自己有早搏,就是因为在检查过程中,你的早搏发作了,正好也被捕捉到~ 一般医生会建议再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贴上电极片,然后衣服里揣一个叫Holter的小东西做进一步观测。 这是一种便携式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可以随时“打包带走”那种~ 它能够连续记录24小时内你的心跳总共发生了多少次,以及是哪种性质的早搏,顺便还能监测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心律失常。 通过连续性的记录,也为下一步确诊或治疗提供参考,或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做射频消融术或植入起搏器[2]。 到这里,估计不少朋友脑瓜子嗡嗡的:完了,我的心脏刚好像有那种感觉了。 咳咳,可别吓自己!早搏你可能没有,“心病”倒是有点~~ 最后,来一个敲黑板的总结: 正常人几乎都有早搏。数量上很少,也几乎感觉不到。 早搏比较多的:数千次,甚至一两万次,如果没有症状的话可以检查之后随访,服药或调整生活方式。 如果症状比较明显,药物也不能控制,或者数量特别多,影响心脏功能,或者有明显的基础疾病,比如冠心病等,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治疗,相当比例的患者都可以得到根治! 本文转载自腾讯医典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