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在线 | swzx.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扫码登录更安全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1881|回复: 23

望星空,思故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0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地华宇物流 于 2024-10-10 09:10 编辑

    2024国庆假期带儿子和友人驱车70公里至桂林殳山看日落星空云海日出。快至山顶停车看红日落西山,绝美。晚边到达殳山寺吃了斋饭借宿一晚。听虫鸣,望星空,思绪飘回到20多年前的洪墩和宝山顶。具体是哪年哪月哪日我忘记了,我只记得当时我在洪墩邮局当支局长,和同学冯老师带上他的一班学生计划去宝山看日出。冯是洪墩洋山人老家就在当时的邮电所后隔了条河,他在洪墩中学当语文老师应该是班主任吧。我和他是高中三年的同学,同桌过,感情不错,毕业后还常来往,有时他到城里没地住就住我单身宿舍。那年我和他还有一个老师,3个年轻人就带着一群比我们还年轻的年轻人出发了,从洪墩镇上先雇了三辆载客的三轮车到了大干镇宝山脚下的高老庄,当时宝山还没有开发一片原始林,登了大约有2个小时左右到了宝山顶,山顶的一处悬崖边有个孙大圣墓和小庙,庙里供着孙大圣的3个兄弟,什么通天大圣,齐天大圣的。山上还有个宝山寺,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有限了几间客房被褥也是潮湿难闻,没法吃住。我们先组织学生在山顶上拾柴火野炊,简简单单的吃了一餐,然后静等日落开篝火晚会,乡下的孩子比较羞涩,没什么表演节目再加上也累到了就围着篝火背靠背而眠,我们3个大点的年轻人就轮流值夜,看着学生也看着火,生怕山风一吹引起山火。这样到了早上4点多5点左右都醒了过来,眼巴巴的看着山顶外的云海盼着那红日跃出,可惜天公不作美,太阳也羞涩了躲着不见人。收拾好垃圾下山。宝山有一条山道是通往洪墩童阳际的,在熟悉地理的几个学生的带路下,我们徙步下山,这回边走边玩,直到下午才到达洪墩,反正我回所里的时候差不多是4点多5点了。再之后我就调离了洪墩,冯同学还在中学当他的老师,当时他就有病在身,有去城里看病都会到我家找我。再然后2012年就走了,走的时候我在外出差。冯同学比我年长,74或75年生人,那时的农村家庭都不好,营养不良,饥一顿饱一顿很正常,从农村凭着努力考上邵一中当住宿生更是如此,落下了病根。好不容易考上了师范回乡当了老师娶妻生子,没想到生活和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他走了变成了天上的一颗星星。今晚我望着星空,你看到我了吗?望星空思故友,情难自禁随笔下文。
   谨以此文悼念我的同学和兄弟。也当是我二年后写五十述怀的第一篇发文吧。
                                                                                                                20241002夜于桂林殳山顶随笔

微信图片_20241010014704.jpg
发表于 2024-10-1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情谊是人生岁月中最美好的回忆。上山下乡奔赴祖国各地,同学20岁时病故云南临沧农场。40多年后,我们3位同学一起为这位同学扫墓,我们既是小学同班也是中学同班,了却其父母的心愿。

点评

你们3位同学真是 “真” 同学,够同学,难得 ! 必须点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23 10:34
发表于 2024-10-10 11:47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语言很好,只是没有段落,看着吃力,能感受作者思友的情绪,人生啊,感觉都是旅途!
发表于 2024-10-10 11:50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发表于 2024-10-10 11:53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仰望星空,我昨天晚上发现这个就拍了下来,地点是蔚蓝方舟头顶上的高压线边上不到半米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24-10-10 13:00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发表于 2024-10-10 14:17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有些事,会永远都留在回忆里
发表于 2024-10-19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叹世事无常和生命的脆弱,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好好欣赏旅途的风光。
发表于 2024-10-23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邢苏子 发表于 2024-10-10 09:46
同学情谊是人生岁月中最美好的回忆。上山下乡奔赴祖国各地,同学20岁时病故云南临沧农场。40多年后,我们3 ...

你们3位同学真是 “真” 同学,够同学,难得  !  必须点赞  

点评

谢谢。 我与这位同学 小学同桌、对门邻居,父亲曾是一个单位,两家祖孙三代相处和睦。当年他父母还在牛棚里,母亲曾多次向组织提出帮助,各种理由一再推诿。退休后我出面一定要帮助二老完成心愿,费尽周折终于成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24 08:13
发表于 2024-10-2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倔老头 发表于 2024-10-23 10:34
你们3位同学真是 “真” 同学,够同学,难得  !  必须点赞

谢谢。
我与这位同学 小学同桌、对门邻居,父亲曾是一个单位,两家祖孙三代相处和睦。当年他父母还在牛棚里,母亲曾多次向组织提出帮助,各种理由一再推诿。退休后我出面一定要帮助二老完成心愿,费尽周折终于成行。

每一位知青都是一个故事,青春易逝,经历难忘。
发表于 2024-10-24 08:46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邢苏子 发表于 2024-10-24 08:13
谢谢。
我与这位同学 小学同桌、对门邻居,父亲曾是一个单位,两家祖孙三代相处和睦。当年他父母还在牛棚里,母亲曾多次向组织提出帮助,各种理由一再推诿。退休后我出面一定要帮助二老完成心愿,费尽周折终于成行。

每一位知青都是一个故事,青春易逝,经历难忘。

老邢你不妨说说你的知青故事,你那时候知青是怎么认定的,去了哪里,去了几年,干了什么,怎么回城的,有没有没有回城的。

点评

知青大返城的,有这么2批人:一是归功于丁惠民,1979年他终结上山下乡,改变全国知青命运;二是像我们这样按正常退休回城。 有没有没有回城的。当然有啦,一言难尽,我可以举出很多身边的例子,个人以为主要是回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24 12:15
怎么回城的,一切按政策执行,只需提供 当年区政府上山下乡办公室的证明 及 派出所户口迁出证明 即可办理回城手续。政府准许孩子15岁回城落户、读书、就业。我的工作性质不属于1979年知青大返城政策,所以直到退休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24 11:03
去了哪里,去了几年,干了什么,只因为福建邵武交通便利,有通往外省的火车站,便直接分配到邵武。先是在基层劳动锻炼,时间不长这是必须的,很快抽调在单位工作。整个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邵武,直到退休,目睹邵武40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24 10:42
问话语气里,我似乎感觉到对我“知青”身份持怀疑。我这一届毕业分配叫作“上山下乡一片红”,即全市这一届毕业生面向全国各地上山下乡(包括社队、农场、林场、兵团)。除有疾病证明,个人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上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24 10:22
好严肃哦,老底都给扒了,还让不让我玩《邵武在线》啊,记得前一阵子与铁路的“原野清泉”聊过,我可以简单的说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24 09:02
发表于 2024-10-2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邢苏子 于 2024-11-3 11:48 编辑
晋闲 发表于 2024-10-24 08:46
老邢你不妨说说你的知青故事,你那时候知青是怎么认定的,去了哪里,去了几年,干了什么,怎么回城的,有 ...

我这一届毕业分配叫作 “上山下乡一片红”,即全市这一届毕业生面向全国各地上山下乡(包括社队、农场、林场、兵团)。除有疾病证明,个人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上山下乡。上山下乡由班主任根据学校指标和学生家庭情况分配去向
你那时候知青是怎么认定的    其中还有一条 “投亲插队” 政策,即个人自找出路,不需要由学校分配。学生持有外地三级以上(大队、公社、县级)接收证明,区政府上山下乡办公室即盖章放人,我根据这个政策来到福建。有区一级上山下乡办公室备案,政府就认定你是本市分配出去的 “上山下乡知青”。
发表于 2024-10-24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邢苏子 于 2024-11-3 11:50 编辑
晋闲 发表于 2024-10-24 08:46
老邢你不妨说说你的知青故事,你那时候知青是怎么认定的,去了哪里,去了几年,干了什么,怎么回城的,有 ...

怎么回城的,一切按市政府的政策执行,自己到区政府 及 派出所查档,拿着经盖章的复印件去办理户口手续。

点评

你这个回 “城” 是进京入“沪”,比起我们的回城真的是天差地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24 18:25
发表于 2024-10-24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邢苏子 于 2024-11-3 11:51 编辑
晋闲 发表于 2024-10-24 08:46
老邢你不妨说说你的知青故事,你那时候知青是怎么认定的,去了哪里,去了几年,干了什么,怎么回城的,有 ...

有没有没有回城的。当然有啦,一言难尽,我可以举出很多身边的例子,我认为主要困难在于回城住房条件有限,所以我会说 每一位知青都是一个故事,青春易逝,经历难忘。
发表于 2024-10-24 12:22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邢苏子 发表于 2024-10-24 10:22
本帖最后由 邢苏子 于 2024-10-24 10:24 编辑


问话语气里,我似乎感觉到对我“知青”身份持怀疑。
我这一届毕业分配叫作“上山下乡一片红”,即全市这一届毕业生面向全国各地上山下乡(包括社队、农场、林场、兵团)。除有疾病证明,个人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上山下乡。上山下乡去向由学校分配,班主任根据指标和学生家庭情况,安排学生去向。
你那时候知青是怎么认定的    其中还有一条 “投亲插队” 政策,即自找出路,不需要由学校分配,这个政策减轻了学校分配压力。学生持有对方三级以上(大队、公社、县级)证明,区政府上山下乡办公室即盖章放人。有区一级上山下乡办公室公章备案,政府就认定你是本市分配出去的“上山下乡知青”。我属于这个政策,但不在农村社队。

若干年后  “知青” 能享受到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回城安置、医疗互助、生活补帖等政策,这是知青本人与家长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谢谢老邢分享,涨知识了。
发表于 2024-10-24 12:34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邢苏子 发表于 2024-10-24 10:42
去了哪里,去了几年,干了什么,只因为福建邵武交通便利,有通往外省的火车站,便直接分配到邵武。先是在基层劳动锻炼,时间不长这是必须的,很快抽调在单位工作。整个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邵武,直到退休,目睹邵武40年间的发展历程。

你这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啊,上海知青不是大部分都去了北大荒吗。

点评

全国范围来看,去北大荒的比较多,第一个知青纪念馆建在黑龙江黑河地区。我们班同学,学校分配去向主要是江西、黑龙江、云南、安徽4个省,像我这样极个别情况还有在江苏、浙江、湖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24 12:57
发表于 2024-10-24 12:37 来自m.swzx.com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24-10-24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邢苏子 发表于 2024-10-24 11:03
怎么回城的,一切按政策执行,只需提供 当年区政府上山下乡办公室的证明 及 派出所户口迁出证明 即可办理 ...

你这个回 “城” 是进京入“沪”,比起我们的回城真的是天差地别。。。  

点评

做的比较人性化吧,准予另一半退休可以迁入户口,同样正儿八经地享受知青各项待遇。 有不同~~不能像他们那样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双方退休各领取5000元,只认可我一人退休领取一半2500元,福建省对此一分钱都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24 19:54
发表于 2024-10-2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邢苏子 于 2024-11-3 11:53 编辑
倔老头 发表于 2024-10-24 18:25
你这个回 “城” 是进京入“沪”,比起我们的回城真的是天差地别。。。

90年代初 政府照顾安排 外省市的 知青子女15岁落户读书就业,他们都是劳动力啊。
为了社会wen定,安抚min心,出台 外省市知青夫妇退休投靠子女准予落户政策,拿出专项钱款贴补退休知青养老,但不能满足外省市退休知青的生活需求,政府门前时不时地有 shang fang、jing zuo 事件的发生。区别在于知青退休所在省市养老金待遇太低,且大部分退休回城没有住房,这群特殊人员成了政府的负担、累赘。

点评

解放后,除了战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可以说是最大的强迫性人员流动。。。所幸参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27 19:47
发表于 2024-10-27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邢苏子 发表于 2024-10-25 12:32
当年 政府安排照顾 外省市的 知青子女15岁回城读书就业,他们都是劳动力啊。
之后出台政策 外省市知青夫 ...

解放后,除了战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可以说是最大的强迫性人员流动。。。所幸参加了   

点评

有的年轻主播,当年随父母、爷爷辈到全国各地支援 “大三线、小三线”建设,抖音上叭叭叭地讲述过往与现在,他们对这段历史是模糊的,怎么能与 ”知青“ 混为一谈。“知青”一般专指老三届,我们都有相似的经历,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30 08:4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