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在线 | swzx.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扫码登录更安全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62192|回复: 0

[消费警示] 微信营销有风险 消费需谨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6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邵武市场监管局 于 2017-3-16 10:30 编辑

        微信营销这种销售方式因门槛低、前景广阔备受人们的喜爱。但“微信营销”也引发广泛争议,既有频繁更新刷屏惹人嫌、利用朋友圈关系发展下级代理商赚钱等问题,也因监管出现盲区导致消费者维权难。
朋友圈变身生意圈
          去年7月,小张和表姐一起开了一家手工烘焙屋,她负责在微博和微信宣传,表姐负责在家烘焙并送货上门。
“微信生意比较红火,所以销售量不错。”小张说,表姐早年开过糕点店,她制作的比萨、手工曲奇、提拉米苏等糕点味道好、量足,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每月收入上万。
         小张的经历并非个例。随着微信朋友圈的红火,各种网络“微信营销”开始风靡。“微信营销”一般是通过“图片+段子+商品简介”的模式吸引熟人买家。交易初始全凭熟人之间的信任,朋友再推荐给朋友,这样朋友圈变生意圈,生意也就越做越大。因此从淘宝转战“微信营销”的人不在少数。
       “不需要工商注册,也不需要开办实体店,不需要交纳各种费用。只要有朋友有信誉,就有钱赚。”小陈是一个导游,经常带团到新马泰和日韩等地。她说,很多国外的名牌产品都是她从当地免税店购买的,然后再在朋友圈销售。因为都是朋友,收取的代购费不多,质量相对有保证,所以要求代购的朋友越来越多,每月能赚好几千元。
      “微信营销”背后的困扰
  微商的“井喷式”发展,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隐患。
  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本想通过微信朋友买个放心,商品到手却发现名不副实。刘女士通过朋友介绍,买了一个国外代购的品牌手包,市场价在1万元左右,对方卖给她5000元。她去厦门旅游时顺便拿到专柜去保养,结果专柜的人说不是正品拒绝保养。刘女士当时觉得十分尴尬,于是再买朋友圈里销售的东西就慎重了很多。
  “有人利用熟人之间的特点或以熟人为介绍人进行营销活动,但销售的是假冒伪劣产品。”邵武市消委会工作人员说,在朋友圈上当受骗后,消费者一般都自认倒霉,只是拉黑这个朋友了事,真是“伤钱”又“伤感情”。
一位在微信圈经营甜点的店家表示,微信上只要打开局面,口口相传下发展的速度很快。笔者试着询问了好几家食品销售微商,是否了解新《食品安全法》对网售食品的规定时,大部分商家表示不了解,问及是否有食品经营相关证照时,他们或顾左右而言他,或直接说没有,因为都是“凭良心”销售。上述销售糕点的经营者后来告诉笔者,“微信朋友圈里做生意的,大多是兼职,自己做些东西就在圈里卖卖,基本没有实体店。
        消费者维权难度大
      “由于微信开店没有评价机制、信用担保、第三方交易平台,随着微商数量增多,微信交易的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邵武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指出,微信购物的交易方式多是由消费者将钱款直接打入商家的网银中,无第三方平台介入。这种交易方式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的权益能不能得到保障就全靠卖家的良心了。
        执法人员表示,微信购物受骗后的维权,对于消费者来说更为艰难。由于微信只是一种聊天交流工具而非专业网购平台,微信运营方对朋友圈购物并没有专门监管。如消费者受骗后能够提供资料证据,经调查属实,微信平台可以对违法的账号进行封号处理,但消费者要挽回交易损失则比较难。朋友圈中的微商往往没有实体店,消费者也不会索要相关票据,事后发现商品有问题,很难维权。
       执法人员强调,一旦出现卖家否认交易拒绝还款的情形,消费者想要通过行政机关立案追回自己的损失,碰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立案难。网购金额一般较小,远到不了立案标准。即便金额较大,达到立案标准,还需要消费者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从银行获取相应账户之间的转账证明作为证据。
        执法人员表示,目前需要加强对微商的信用监管,重在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实时传递和对接共享联动,加强信息公示,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严管局面。在商事制度改革的大形势下,宽准入的同时必须严监管。由于微商经营者数量巨大,对于在抽查或举报中发现存在违法经营行为的,应予以严惩,加大其违法成本,以此促进经营者自律,提高监管效能。
        微商平台购物要谨慎
        由于“微信营销”目前只能依托于买卖双方的道德诚信,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使用“微信营销”平台购物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下单。
        消费者在微信朋友圈购物时,最好要求微商出示经营资质证明、身份证明、姓名、联系方式及经营地址等信息,选择信誉好的卖家,货比三家,切忌贪图便宜和冲动购物。最好不要轻易购买贵重的物品或预付金额较大的充值卡。同时,对所购商品,应注意产品的商标和名称、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等标识,注意国外商品是否有中文标识和说明等。
        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如果通过微商平台达成了买卖意向,一定要做到全面询问、慎重付款、仔细验货,应尽量收集和保存证据,如拍下商品或服务的照片,截取与卖家的聊天记录页面图以及银行汇款单、卖家姓名、身份证号等凭证,来降低购物风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