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在线 | swzx.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扫码登录更安全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2971|回复: 0

第八十八章 司马光激昂慷慨 文彦博灵光闪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0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原 于 2017-5-22 16:56 编辑

       程颐颇感不悦地轻声嘀咕:“不就是随便说说而已,也会招徕忒多的不是,还说我程伊川是什么谎话连篇?若是给传将出去,叫我程伊川的威严何在?让我程伊川的日后还如何育人?”    司马光即刻意识到是因为自己的情绪过于激动,才给伊川先生带来了烦闷、焦躁,基此,他连忙放下架子,在上官均和杨时、游酢的面前向程颐先生道歉赔礼:“原本您程正叔的言厉语是切中了时弊,我司马君实毫无理由在豆腐里挑骨头,吹毛求疵,一切的一切,皆是我司马君实太看中与他王介甫之间的个人感情……”
  见司马光激昂慷慨且哽咽落泪,程颐慌忙作揖还礼,安慰君实:“您司马大人就别和他王介甫一般见识,您全心全意地为他、帮他,可他介甫却把您司马君实当作是眼中盯、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像王介甫这样不识好歹的白眼狼、伯劳鸟,就理该成为孤家寡人,众叛亲离……”
  “您程伊川咋能这般说他王介甫?王安石和吕惠卿不一样,一个是君子坦荡荡,一个是小人常戚戚,我司马君实早就力劝过他王介甫,可他王介甫就认一个死理,说吕惠卿思想簇新,敢说敢干,是革新、变法的一块好钢,并在神宗的面前极力推荐吕惠卿,其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真是应验了一句俗语:‘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好了,他上官大人还有要事与学弟商谈,我程正叔可陪着您司马大人到‘潞国公’的府里走走瞧瞧,兴许还能检些便宜,讨幅文公的翰墨丹青。”
  “如此甚好,我司马君实也有好些年头没见‘潞国公’。”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
  文彦博的祖先源于春秋时期齐国陈公子完,卒谥“敬仲”,后世以谥为氏,五代时,曾  祖父文崇远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改其氏为“文”;后汉高祖刘知远又复其旧氏“敬”;北宋太宗时,以避宋翼祖赵敬庙讳,又改为“文”。文彦博世祖数辈享受封荫,曾祖父文崇远为燕国公,祖父文锐为周国公,父亲文洎为魏国公。文彦博有八子卅九孙,数人入朝为官。其二子出仕江西,奋发有为,荣极一时。
  文彦博在任职期间,勤于政务,秉公执法,被时人称之为宋朝贤相。他曾带领宋军成功抵御西夏入侵。而入相期间,文彦博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百姓负担做出贡献。
  英宗时期,文彦博受任枢密使,荫封“潞国公”。
  神宗即位,王安石开始变法,文彦博与王安石持论有异,对市易、青苗诸法极为不满,因反对变法,文彦博被改任地方官员,之后以太师致仕,隐居洛阳伊川,神宗念及文彦博是三朝元老,故而在洛阳伊川县的伊皋镇划出一块地盘,作为朝廷给“潞国公”致仕养老的额外补偿。
  “算了,他文老向来就不喜欢我司马光,去了也是自讨没趣。”
  “您司马大人说的是啥话?向西夏服软,割让横山诸塞,那也是您司马大人的无奈之举,否则,您司马君实又如何向仁宗和曹氏一个交代?”
  “此话只限在你、我二人之间说说而已,要被他人知道,我司马光就对不起仁宗皇帝和皇后曹氏。”
  当韩琦率领的宋军长驱直入将李元昊赶出兴庆(今宁夏银川)时,不想,仁宗皇帝和皇后曹氏为能苟安一时,却极其意外地派出刚入仕不久的司马光,偷偷进入西夏与李元昊和谈,其结果,宋军不但撤出西夏,李元昊还在兵败溃逃的不利形势下,意外地得到了宋廷的横山诸塞。为此,司马光开始步步高升且辉煌腾达,到了英宗为皇时,他的职务与文彦博、韩琦等人旗鼓相当。然而司马光对西夏、辽国的侵略始终采取割地、赔款,以满足宋朝皇氏的苟且偷安。
  “算了,我司马君实就不去他‘潞国公’的府邸,怕是见面后又得对嘴对舌地争吵不休。”
  走出书院,司马光突然变卦,说他不去文府拜会“潞国公”。
  程颐极为不满地大声言语:“您司马大人出尔反尔,怎可前脚点头应允,后脚改弦易张?文府离书院没有几步,到了鸣皋不见文公,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司马光并没有反驳,而是点了点头后随着伊川先生走进了文府。
  司马光和文彦博少时皆极为聪明,然而文彦博的化解危机能力和气度恢弘胸襟更是让人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司马光小时候跟同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了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裂,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幼时的文彦博和几个小伙伴在院子里一起踢球,稍不留神,球掉进了一个树洞里,树洞很深,怎么够也够不到。当大家束手无策之时,文彦博却出奇的冷静,他把水灌入树洞,结果随着水位的增高,球也跟着浮了上来。
  文彦博走上仕途后,正是凭借聪明的头脑、过人的机智,在面对一些突发问题时,常常灵光闪现,屡屡化解危机。
  文彦博曾任四川成都知府。有一次,他与宾客在雪夜宴饮,天气极为寒冷,当值的一些士卒心怀不满,把官衙前的井栏折断,围在一起烤火取暖。军官惊慌失措地将此事禀告了文彦博,客人们也吓得冷汗涔涔,战战兢兢,担心兵变一触即发。而文彦博却沉着冷静地轻声说道:“天气实在太冷,本官准许士卒拆井栏以烧火御寒。”说完便神态自若地依旧饮酒作乐。而故意寻衅的士卒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气焰顿时消减大半。第二天,文彦博追查带头折断井栏的士卒,在处完杖刑之后,他让带头将井栏折断的士卒回家。一场可能发生的风波,就此化于无形。
  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殿中侍御史唐介弹劾时为宰相的文彦博,说他“阴结贵妃,专权任私”,证据是他任成都知府期间,曾赠送蜀锦贿赂了后宫张贵妃。原来有一年临近上元节(元宵节),张贵妃让时任成都知府的文彦博进献蜀锦,文彦博于是命人织成灯笼蜀锦送进宫中。这灯笼蜀锦间皆以金线来装点,并配以桃花、莲花等图案,是蜀锦中精品的精品。唐介抓住这件事,攻击他是因“结交宫掖”,走“夫人路线”,才当上宰相的。仁宗很生气,各打五十大板,免去了文彦博的宰相职务,贬至许州(今河南许昌),把唐介也轰出朝廷,贬至春州(今广东春阳)。
  可仅仅过去4年,仁宗因思贤心切,便下诏让文彦博官复原职。不料,文彦博接到任命后却不愿意回去,还上书仁宗说:“您不把他唐介召回去,我文彦博也不愿独自启程。”面对仁宗的疑惑,文彦博解释道:“唐介这个人自担任御史以来,其议论大多皆是中肯,虽然偶尔也有参劾的失误,但总的来看,他做御史还算称职,建议皇上重新起用。”唐介因此被召回朝廷,回到了监察御史的岗位。
  文彦博的宽宏大度让仁宗皇帝感慨不已。而唐介更是百感交集,后来的他被仁宗皇帝擢升为参知政事,成为文彦博的得力助手,此后,俩人相处甚欢,彼此视为知音、密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